和若铁路沿线种植的耐旱植物。丁磊摄(新华社发)
国家林草局荒漠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主任、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所长吴波表示,大面积或高密度种树会降低地下水位,耗光土壤水分,导致沙漠生态系统崩溃。
沙漠是一种在干旱气候条件下长期环境演变的结果,造成沙漠环境中植被低矮稀疏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干旱缺水。其实,沙漠地区不缺土壤,风沙土本身就是一种土壤类型。科学研究早已证明,只有受气候变化或人类活动影响形成的荒漠化土地,才有可能治理和需要治理,治理方式也并不局限于种树,应该乔灌草结合。
对沙漠里是否应该大面积植树造林的问题,早在2021年6月,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》就作了原则上的回答。《指导意见》明确指出:国土绿化要充分考虑降水、地表水、地下水等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和承载能力,坚持以水而定、量水而行,宜绿则绿、宜荒则荒,科学恢复林草植被。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绿化规划要经过水资源论证,以雨养、节水为导向,以恢复灌草植被为主,推广乔灌草结合的绿化模式,提倡低密度造林育林,合理运用集水、节水造林种草技术,防止过度用水造成生态环境破坏。
我国干旱区分布着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,年降水量只有不到200毫米,仅靠天然降水无法支撑大量树木生长。国家林草局三北局有关负责人表示,要深入研究各地的沙化状况,针对不同地区的沙化特点和治理难易程度,因地制宜,分类指导,分区施策。
我国在沙漠中植树造林已经开展70多年了。最新监测结果显示,“三北”地区沙化土地面积已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2460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年均缩减1183平方公里,实现了土地沙化连续15年净减少。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结果显示,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4个监测期净减少。
截至2019年,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57.37万平方公里,沙化土地面积168.78万平方公里,与2014年相比分别净减少37880平方公里、33352平方公里。与2014年相比,重度荒漠化土地减少19297平方公里,极重度荒漠化土地减少32587平方公里。
“荒漠化治理应该‘以水定绿’,即恢复的植被不能超出当地的水资源承载力,而对于天然的沙漠戈壁,保持其原始状态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,让在其中生存的动植物不被打扰才是最好的选择。应该始终坚持宜林则林、宜草则草、宜灌则灌、宜荒则荒的原则,科学防治荒漠化。”吴波说。
觉得好看,请点“在看”↓↓↓
文章来源:经济日报,若有侵权,请联系本站删除!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或用户自行上传发布,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不负任何法律责任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发送到本站邮箱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